立即注册 登录
临药网 返回首页

的个人空间 http://www.clinphar.cn/?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德国扁鹊(转)

热度 2已有 304 次阅读2009-5-27 16:24

作为母亲,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生病。

   发烧,感冒,拉肚子,气管炎,大病小病都是妈妈的心病。这些病,从孩子们出生,就会相伴相随,贝贝有贝贝时代的问题,喂养不当了,吐奶了,腹泻了,消化不良了等等。叫人操心着急。

   好不容易盼到宝贝入托了,只要幼儿园有个风吹草动,孩子也会被传染,流感来了,换季节了,抵抗能力弱的孩子们就难免逃脱。

   从我女儿到我儿子,都是上了幼儿园以后,生病的概率就多起来。

   流感,咳嗽,水痘,风疹,我女儿一一得过。直到她上了小学以后,才慢慢抗体坚强起来。

   目前为止,除了水痘以外,上述病症,我儿子基本上轮了好多次了。虽然有了养育女儿的经验,但儿子生了病,我还是不能免俗,比孩子还难过。

 

   有一点很方便,那就是儿医就在我家隔壁不远处,我家是6号,儿医是14号,所以去带孩子们去儿医诊所,就像是去串门一样。走着就到,他们小的时候,我就抱着去了。

 

   儿科诊所的三位大夫,穆勒Mueller先生(磨坊主),沙夫Schaefer先生(牧羊人)和福格Voegel女士(鸟)都跟我们很熟悉,两个孩子一出生,就是他们的常客。在德国每个新生儿,只要父母为孩子选择了满意的儿医,在儿医那里就会有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病例和挡案,从出生的第一场病到成人,无论是感冒还是常规体检,只要你不搬走,不换人,这个儿医和病例就会一直陪着一个孩子长大。

   因为这三位医生医德都不错,所以我很尊重他们,他们对孩子亲和,友善,看病细致,孩子们也喜欢他们那。

   候诊室里的玩具和书籍很讨好孩子们的欢心,看完病,孩子们还允许在小糖罐里找点小糖果或者小贴花以示鼓励。他们给孩子看病的时候,都不会穿白大褂,只穿便装,我为此还问过牧羊人Schfaefer大夫,他说穿了白大褂,会让孩子们有陌生感和恐惧感,而把自己打扮的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没什么区别,孩子们就会觉得亲切和自然。诊所里随处可见玩具和画书,孩子就诊的时候可以玩玩具,看书听故事。有时候,孩子在街上玩耍,蹭破了皮,或者受了伤,自己就跑去找大夫,裹着小绷带回家来。我很满意这样的社区医疗条件。

 

   唯一一点,我不太满意的,那就是这几位医生都不愿意给孩子开药吃。

 

   孩子生病了,发烧了,无精打采没胃口,去诊所看病,无论遇上那个大夫,都是先由助手给孩子量个体温,做个记录,大夫来后,看看耳鼻,看看四肢,检查一下腹部软硬,化验一下小便,然后就说没事,回家多喝水,用毛巾降温,明天就好了,到了39度,再用药。孩子身体自己是有抗体的,不需要药物帮助。我这个妈妈着急地说,要不要用药啊?消炎什么的。不要,大夫很坚决地说,不需要用药。

 

    倒也是,孩子第二天好的差不多了。

 

    孩子受伤了,我以为会消消毒,崩个纱布什么的,但是大夫说没关系,在风里吹吹就好了,皮肤长得快。两天后,伤口愈合了。

    孩子拉肚子,呕吐,肚子还疼。好几天不吃饭,小脸都饿瘦了。跑去找大夫。还是摸摸肚子,听听心肺,看看耳鼻,说回去喝点盐水,喝点茴香茶,让身体自己复原,肚子里的东西需要清理,等它们都被清理出去的时候,肚子和肠胃会商量一下,好了,可以吃东西了,于是,孩子就会健康了。

    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这个妈妈心疼啊。家里没有治腹泻的药,身边也没有中国药店,没有处方也不能自己随便去买药,只好听大夫的,让孩子自己去拉肚子吧,肚子疼的时候,赶紧给他揉一揉,拉肚子的时候,只能守着他心疼。我痛下决心,下次回中国,一定买上好几包痢特灵,小儿消食和小儿感冒的药。大夫不给吃,我自己给他吃。

 

    这一次,儿子感冒了,四肢疼痛,发热,呕吐,腹泻。赶紧带到三位大夫那里去看病。

    Mueller大夫在儿子伸舌头的一瞬间,就确定他又被传染了猩红热,三个月来第二次被传染,这是另一种不同的种类,大夫说,猩红热可以有七种之多,而且可以重复若干次感染,他马上让助手去做化验,果然化验结果呈阳性。不过这次,大夫绝对是马上给药的,抗生素,吃十天。那么腹泻和感冒呢?穆勒大夫说,没关系,慢慢就好了。除了抗生素没给别的药,他看看我列出的家里的药物名单,确定了我们还有止发烧的药,就不肯给药了。

 

    到了周六的时候,晚上十点多了,孩子腹泻继续,肚子还疼,我急了,抱起孩子开车到海德堡儿童医院去看急诊。

    我先生觉得没有必要,但他拗不过我去,只好同意去医院。

    我坚决地对他说,我们分别开自己的车。如果孩子要输液,你就先回家来照顾女儿。他说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输液?有那么严重吗?我急赤白咧说  你又不是医生。他只好跟在我后面去开车。

 

    儿子少气无力地和爸爸坐在一旁等着,我一马当先,前台的先生很负责,他一项一项问清楚孩子的状况,深表同情。他说自己有三个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没事。明天就好了。做了登记,进了急诊室。

 

    候诊室好像是个图书馆,从地上到屋顶上全是儿童读物,还可以站在梯子上看书。一些玩具随意摆放着。

    我急切等侯着大夫的到来,我期望她会给孩子开些药,马上让我儿子摆脱痛苦。

    我先生给儿子讲些不找边际的故事。

 

    一位中年女大夫满面春风出来了,她的胸牌写的是Sussman,苏思曼大夫先让用肛门体温计给孩子量体温,她对儿子说感觉肯定不好,但是比你肚子疼要好受一点,她抹了油,插了进去,儿子倒也坚强,没说什么。

    体温不高37.9. 她说正常体温,接着又是一通常规检查,检查完,她几乎是把牧羊人大夫,垃圾大夫和鸟大夫的话重复了一遍,回家去,多喝水,喝茶,可以吃点香蕉(???在国内我一直一直听说香蕉是通便用的,到了德国却成了拉肚子的时候要吃香蕉的故事,我不止一遍地听说,听不同的人说,比如我先生,比如医生,比如我邻居什么的),孩子不发烧,电解质也没有紊乱,虽然有缺水现象,但并不严重,肚子疼是正常,那是肠胃痉挛,腹泻停止就会好转。苏思曼大夫继续说。

    我真是失望。我甚至连在医院过夜的准备都做好了。现在让我们就这么回家去。

    我先生倒是得到了鼓舞,他说  我说过了,没那么严重的。

 

    我不甘心地说,那么可不可以给孩子一些止疼药?

    她想了想,开了一个处方,并嘱咐我,尽量不要用药,身体是可以自愈的。

    那么腹泻怎么办?不会发展成痢疾吧?

    她看看我,觉得挺诧异,不会的,腹泻很正常,肠胃接触到了它不喜欢的东西,所以要设法排出来。痢疾?痢疾是一种感染疾病,没那么轻易得的。

 

    我将信将疑,我相信我大概是家庭医生类的书看的太多了,太小心谨慎了。对于孩子的疾病我总是患得患失,经常小题大做。不像我先生稳坐泰山,面不改色。

 

    好了。既然不是痢疾,不是大问题,我只能抱儿子回家。

    儿子被爸爸扛在肩上,问爸爸  我的肚子为什么还在疼?

    爸爸说,没事,我敢保证明天你就会好的。儿子问明天还有多久?爸爸说你睡一觉起来就是明天了。

    月黑风高,医院的停车场空荡荡的,没什么人影,我们还要分别开两辆车,兴师动众,我挺不好意思。赶紧给独自在家的女儿打电话,说宝贝别急,妈妈不用再医院过夜,马上就到家。女儿很镇静,说妈妈没关系,我在看关于猿人的纪录片,猿人真坚强,他们吃生肉

吃动物血呀!好可怕。

    是呀,猿人,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是吃生肉和喝动物血的,人类应该是很有抵抗力地呀!

       

    我们分头开车回家。儿子坐在我车上。睡着了。爸爸去取药。

 

    我倒是终于知道了,在我家附近,在德国的小镇,居然有24小时开业的地方,叫Rewe。真了不得,还有半夜开门的地方,在德国?在这个恨不得周六下午六点就关门打烊,周日干脆不允许营业的国家。

 

    第二天,儿子真的好了,腹泻停止了,腹痛也好转。他感到饿了。

    儿子说 妈妈我饿了。

    妈妈说,好好,赶紧去做好吃的给你。儿子终于有了笑容。

    我的心也笑了。

    德国的扁鹊们不给孩子吃药的故事告一段落。


路过

鲜花
2

握手

雷人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赵氏药师 2010-3-3 14:48
看过心中很是喜悦。羡慕他们良好的就医环境,孩子们可以不服抗菌素等药物,疾病也可以自愈。更敬佩那些对疾病了如指掌的医生们,正是他们坚持了治疗原则,才使得孩子们免遭乱用药物造成的伤害。
我在一本专业书籍上看到:外国病毒感染率高,中国细菌感染率高。不知这其中有关系吗?
回复 liyan55328 2011-10-13 13:43
对抗菌药滥用的医生应该有所启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