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临药网 返回首页

临药之~的个人空间 http://www.clinphar.cn/?298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医改跟谁走?——中外医疗模式比较

已有 404 次阅读2010-3-11 12:24 |个人分类:医改之“深”|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佛家言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前四项都离不开一个医字。事实上,从古到今,病有所医的健康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福祉。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一个个疾病被攻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2008年5月18日,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公布了《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提高寿命的关键因素除了膳食结构以外,医疗科技进步在抗击疾病延长寿命方面也功不可没。

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不付出代价,人们在寻医问药中也不可能不付出成本。正如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给本刊的专文中所指出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21世纪初期,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人的生死不是由天决定的,而是由钱决定的。这正是社会的大变化。现代医疗能提供的产品如此之多,能不能买得起就成为社会公正最敏感的问题。”

《敦煌变文集•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尽管这句话的原意是告诫人们不要痴迷一时的欲念,贪图一时的钱财,但将其放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却又可以有一番新的解释——疾病不仅可能夺走生命,也能耗尽钱财。现代社会,个人在寻求医疗服务中究竟应该付出多少,这正是让全世界都摇摆不定的大问题,医疗卫生话题,也成为民主国家最常规的话题。

在中国,看不起病越来越成为普通百姓关注的焦点,医疗与住房、教育被人们并列为新的“三座大山”。在民众的要求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国务院于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决定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

从表面上看,这个方案似乎是深得人心的,但如果我们扩大视野,进行国际比较和权衡之后,也有理由对方案表示谨慎。正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所言: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很容易走上加大公立医院的投入,忽视对私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的鼓励和发展的道路上去,结果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浪费资源,危及效率,导致新医改再一次彻底失败。

这不是危言耸听。“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对不同的医疗模式,如欧美、港台和日本模式的梳理,我们期待读者能对中国的医改得出自己的判断。当然,指望一次改革就能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医改还需在不断的社会磨合中才能找到一条共赢的路径,这也是本刊期待的。

下一篇——丁学良: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医改

(本文来源:财经文摘 作者:杨政文 符佳林)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