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临药网 返回首页

sycs403的个人空间 http://www.clinphar.cn/?1075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藿香正气 辨证、辨体、辨病

热度 1已有 586 次阅读2012-9-8 11:27 |个人分类:精华文章| 乙醇, 编辑, 汉语拼音, 藿香正气, 大腹皮

藿香正气口服液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藿香正气口服液
  【汉语拼音】Huoxiang Zhengqi Koufuye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编辑本段处方  苍术160g 陈皮160g 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 茯苓240g 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 紫苏叶油0.8ml
编辑本段制法  上十味,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全量成205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6.2,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编辑本段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澄精液体;味辛、微甜。
编辑本段功能与主治  【暑热感冒功效】祛暑解表.清热生津,适用于发热重,恶寒轻,汗出热不退,心烦口渴,小便赤,苔黄,脉数等症.可用于夏季 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初起等. 发热重.心烦口渴.汗多热不退是 主证,可首选此药.
  【暑湿感冒功效】清暑去湿.芳香化浊,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 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 四正丸功效:祛暑解表.消食化浊.
  【治小儿痱子】六个月以内小儿,藿香正气液加水,按1:4比例;6个月-2岁,按1:2比例;2岁以上,按1:1比例。清水拭净患处,以混合液外擦,效果良好。
  【治小儿腹泻】纱布或棉球用藿香正气液浸湿,贴敷肚脐,效果良好,尤其夏秋腹泻。
编辑本段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三天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吐泻明显,并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编辑本段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正气胶囊的区别  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疗效虽明显,但由于口感较差而使应用受到限制。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左右的热水趁热饮服,10分钟后再饮一杯热水,服后要避风,让身体微微有汗时最佳。服药时要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酸辣等食物,对酒精过敏或不能饮酒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
  藿香正气丸是用炼制过的蜂蜜制成的蜜丸,药力持久,但起效慢。“丸”字在古代有“缓”字之意,即丸则缓也,是药效和缓的中药制剂,多用于一些慢性病的调养。
  藿香正气最初的制剂是藿香正气散,散即粉,取其有发散之意,藿香正气片即是用药面儿压成的片剂,散剂片剂不易久藏,药性容易挥发。
  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是中药的新剂型,比丸剂和散剂吸收快,容易服用、口感较好,对害怕药味的儿童和吞咽困难者较为适宜。但同样存在起效相对慢,制药过程中挥发性有效成分流失的弱点。
  在众多药品中,值得注意的是藿香正气的新剂型———滴丸剂型,这是天士力研发的现代中药剂型,该剂型具有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起效快、无异味、口感好、携带方便等特性,是现代中药的代表剂型。
  临床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滴丸保留了易挥发的有效成分,吸收更快,疗效更好,藿香正气滴丸主要成分广藿香油独具芳香化浊、扶正祛邪的功效,并能有效调理脾胃,扶正气、化邪浊,从而提高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同时它对外邪侵袭所引起的恶寒发热、头昏头痛、脘腹胀痛、胸膈满闷、呕吐泄泻、舌苔白腻、中暑及胃肠型感冒都有显着疗效。
  藿香正气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千古良方,藿香正气滴丸则是全新的藿香正气产品,将其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身边常备藿香正气滴丸,呵护健康保平安。
编辑本段“藿香正气”不宜随意服用  用"藿香正气"治疗“阳暑”,不啻于火上浇油……
  时常听人们说:“中暑了,喝了藿香正气水也不管用!”闻言,让我这个中医大夫不由心生感叹。
  “藿香正气散” 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一首著名的方剂,方剂学里将藿香正气归类于“祛湿剂”,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症,主要临床表现有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孽障等。它的组成包括: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藿香、甘草等。
  中暑是盛夏独有的病症,一年四季只有夏天暑月才会有,其它季节不会发生。暑邪属于阳邪,主要出现在夏至以后、立秋之前,它的性质有炎热、易升散、易夹湿、易伤心神、易耗气等特点。在中医温病学中,将“中暑”称暑温,分为“阳暑”和“阴暑”。中阳暑的症状主要有:高热、心烦、面赤、口渴喜冷饮(以上为炎热特性),多汗、尿赤短少(发散特性)、脉象洪大,严重者有昏迷、不省人事(易伤心神特性),汗出过多则气随津泄,导致气虚,出现气短、乏力等症(易耗气特性)。中阴暑的症状主要有:恶寒发热,腹痛吐泻,大便溏而不爽,头重身痛,无汗,胸闷,四肢困倦,舌苔白腻,(以上为易夹湿特性),脉浮。
  对比一下,会发现“阳暑”的表现不适合使用藿香正气,倒是“阴暑”的表现与藿香正气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从中医学的专业理论角度来讲,藿香正气的用药药性偏于温热,而阳暑的特点是一派热象。也就是说,如果用藿香正气来治疗“阳暑”,不啻于火上浇油。
  多年前,我在一家西医院进修时曾经遇到过一位因为是暑月高温作业而引发昏迷的病人。家属告诉医生说,以为是中暑,给病人服用了藿香正气,可不但不管用,病情反而加重了。医生当下施以急救,病人虽无性命之忧,但许多天过去后,健康状况没有明显好转。看病时,那位医生言语之间对中医充满了不敬,意思是说中医没用。我心里说,不是中医没用,是因为热症用热药不得法。
  我从医科大学刚毕业时,跃跃欲试想给人治病。正逢把我从小带大的姥姥在暑月里生病了,我觉得很适合藿香正气的适应症,便毫不犹豫地劝姥姥吃下去。两三天过去了,姥姥病情不见好转。我以为中成药的作用太弱,便改用汤药。可汤药喝下去后,姥姥却躺倒了。家人急了,赶快把姥姥送到一位老中医处,老中医对我说:“孩子,藿香正气药性温热,你姥姥得的是湿温病,不对症啊,热药哪能治热病呢?”
  说完,老中医重新开了一个处方,服药三天后姥姥病体康复。由此,我深知自己学艺不精,也意识到中医的精深博大。从此以后,我坚持仔细研读医书,再小的病投以中药,也一定整体论治,辨证论治,不敢造次。
  如今,许多国民对于中医治病的作用、中药使用的常识以及术语等,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后不能效如桴鼓,自然对中医敬而远之。一句“中暑了,喝了藿香正气水也不管用”可见一斑。
  时下,藿香正气的口服液、胶囊剂、软胶囊剂遍布街上的大小药店,成为家家户户的常备药。但“中暑用藿香正气”,还是应该慎重从事。藿香正气的使用,一般要遵循感受寒凉湿邪后,出现肚腹不适,呕吐泄泻,连带头痛恶寒等症状,中医辨证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才可以使用。这种征候不是特定发生在暑月,其他季节也可以见到。但如果是阳热的征候,尤其是暑月发生的阳热征候,服用藿香正气,绝对大错特错。其后果是伤津耗气,引起气阴两伤,此时没有正确的中医辨证施治,很难彻底痊愈。

路过

鲜花

握手
1

雷人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求实 2012-9-8 13:08
辩证中体现由果寻因之理,现如今大都是在果上入手,症状得能缓解但病因未除!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